top of page
  • Chance's ma

兒童財商繪本十五部曲: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快樂的真諦/亨利散步去菲其堡


坊間有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財商教育繪本,多半以套書形式出現,動輒數十本,主題非常完整豐富,但由於意圖明顯,因此不論畫風還是內容,都稍嫌生硬,甚至連書名都讓人一眼看穿想教育小朋友些什麼。別說小孩自行閱讀了,連大人都缺乏共讀的意願。

其實,坊間很多繪本,故事本身就含有財商的觀念,可以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享受閱讀故事樂趣的同時,也學習財商的知識。以下將介紹和財商觀念有關的繪本,這些繪本有些原本就極具知名度,有些則可能稍嫌冷門,無論如何,都是很棒的學習材料。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文歡迎連同網址轉載分享,請勿僅截取文字。】

Book 43《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Pig Tale

作者/繪者:海倫奧森貝里(Helen Oxenbury)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7.03

《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描述農場裡有兩隻豬,牠們平時的活動就是在草地上打盹、在泥漿裡打滾、和其他豬聊八卦,也有食物可以吃,有豬窩可以住。但牠們總是覺得不夠滿意,想要有更多的財富做更多的享樂。有一天,這對豬夫婦不小心挖到一盒珠寶,於是把珠寶拿到城市的銀行裡換成白花花的鈔票,並且開始大肆購物,買了許多名貴的衣物,也買了汽車和房屋。原本一開始生活過得很愜意,但久了卻發現,牠們為了住得舒服,花很多時間打掃房子、買了好的電器卻經常不會使用,反而把生活搞得很糟,就連豬先生的車子也拋錨讓牠心情不好。最後,豬夫婦終於受不了,把鈔票換來的東西全部砸毀,並且脫掉身上的名貴衣物,跑回農場裡,回到本來的生活。

《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非常明顯的,想傳遞「人不需要為了金錢和富裕的生活汲汲營營」這個觀念。進一步來說,真正的富有並不是有穿不完的名貴衣物,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而是去享受生活,甚至享受工作。更重要的是,不應該被金錢所綁架,為了消費而消費,為了有很多錢而賣命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每天被錢搞得很痛苦。

利用這本故事和學齡兒童談「幸福是什麼?」固然很好,不過,在涉及「金錢價值觀」的教導時卻必須非常謹慎,以避免單純的(或凡事只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思考)讀者直接將故事解讀為「人不用努力工作賺很多錢,生活快樂比較重要」。《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原文書名是《Pig Tale》,只是單純的豬故事,但是中文版本的書名卻模仿坊間知名財富管理思維巨作-《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來創造話題性,該書談的是財富上較為充足的人和財富上困窘的人,在面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有許多不同之處,並提醒讀者避免陷入金錢不足的情形,這和《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傳遞的觀念有極大的差異。

這本繪本故意使用極端的情境告訴讀者,不用為了享受高級的生活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反而得不到有品質的生活。就如同現實中,有些上班族每天早出晚歸,假日也加班,妻小難得見上一面更遑論一起用餐,甚至錯失孩子成長過程,換來了上百坪的房子以及數百萬名車。但實際上,他好好享受用健康換來的屋子的時間卻非常短暫;甚至家裡很多角落幾個月都沒進去過;他很少用自己的車載著家人出門旅行。到頭來,即使有形的財富獲得滿足,在無形的財富上卻是空虛的。這樣的財富汲取與金錢使用方式就是因為缺乏正確金錢價值觀所導致。

然而,把「錢夠用就好」放在嘴邊,誤以為「生活快樂比較重要」可以和「不用太認真努力」畫上等號,那就大錯特錯。因為,努力工作並非只會帶來財富,還可以對社會產生貢獻、幫助他人,進而讓自己有成就感,獲得心理上的財富滿足,這些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再者,當工作不夠努力,沒有為未來著想,只想著眼前的資源足夠就好,等到不足之時,不僅後悔也來不及,也可能為身旁的人帶來困擾。例如,年輕時抱持著輕鬆工作、快活過日子的生活哲學,年老病痛需要就醫時,卻因為沒有太多積蓄,使得剛出社會正在接受殘酷考驗的子女因為基於孝道必須支付大筆醫療費,增加子女生活與工作壓力,嚴重者影響職場評價,進而造成家庭經濟上惡性循環。萬一子女還沒長大成人,家長就發生經濟重大需求,帶來的影響就會擴及到社會層面,也就是必須靠社會其他人的協助才能穩住個人的基本生活。而這樣的故事,天天都在社會上發生。

因此,我們應該教導孩子的是:你如何讓自己在獲取財富和享受財富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有了財富只是像故事中的兩隻豬夫婦,行為就像暴發戶一樣(珠寶是不小心找到的),不僅不會受到別人真正的尊敬(別人尊敬的是牠們手裡的錢),財富來的快也會去得快(因為不知如何管理)。如果擁有財富的豬夫婦懂得善用那些金錢,並非只有用來買很多名貴的東西,而是拿取一部份做一些更有社會貢獻的事(比方說開一間美味點心店,從有錢的豬身上賺取固定獲利,至於沒錢的豬朋友可以每天免費到農場領一份點心,豬夫婦甚至可以和這些豬朋友一邊吃點心一邊在泥漿裡打滾,想睡草地就睡草地,想睡舒服的床就回屋子裡),那牠們的財富就會是好東西,也是值得持續追求的東西。

極端的行為都會帶來風險,更何況,我們是人不是豬,在社會上活著沒有豬這麼簡單。因此,適當的努力與激勵性的消費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至於如何拿捏,找到平衡點,每個人有所差異,只有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才有可能獲得財務自由。

Book 44《快樂的真諦》Lotsa de Casha

作者:瑪丹娜(Madonna)/繪者:露佩斯(Rui Paes)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5.08

《快樂的真諦》描述一個全國最富有的商人羅沙,雖然很富有,卻一點都不快樂。他看了醫生也沒用,最後只好請教古城裡一位老智者,老智者回答羅沙的疑惑後,羅沙充滿質疑堅持自己的想法,但假裝理解後立即離去。在路上想單獨靜一靜時,遇到一個看起來需要協助的路人,羅沙選擇漠視並走開。天黑後,羅沙竟然迷路了,並且遇到兩名搶匪,把他身上的華麗衣服和金錢搶光,羅沙身上只剩下內衣褲和襪子,並且在路上哭泣。

一輛馬車經過,羅沙趕緊發出求救聲,沒想到對方就是他剛剛漠視的路人。羅沙只好開口道歉,並請求路人載他回到他的城堡。路人答應了,但因為路途遙遠,路人要求羅沙必須為他工作以換取搭便車的代價。羅沙一開始因為自尊心作祟不願意,但沒辦法只好答應。一路上,羅沙做了很多工作,每完成一份工作,他就獲得別人給的同等報酬,例如靴子或外套 。和路人一同相處的這些日子讓羅沙越來越快樂,當他問路人祕訣時,他很驚訝路人講出來的話和老智者一模一樣:「如果你能與人分享一切,並處處替人著想,你就會快樂」。

和《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相同,這本繪本也強調人不應該被金錢所綁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快樂的真諦》故事更加有深度,利用許多精緻的情節來讓讀者學習如何透過分享獲得快樂,甚至透過金錢換得快樂。例如,城堡原始擁有者選擇回歸簡單的生活而賣掉城堡時,把用不上的多餘高貴沙發送給了裁縫店織布為生的老爺爺(因為他的沙發已經壞了),而並非像《有錢的豬和你想的不一樣》裡的豬夫妻,把東西砸壞。

故事中有些橋段透露許多有趣的意涵,值得拿來討論。第一,被錢綁架的人什麼都用錢來衡量,因此,當羅沙的車伕告訴他有個智者可以幫他時,車伕是站在單純幫助有困擾的主人而已,沒想到羅沙竟然不知感謝,反而對於自己還需要車伕提供資訊感到困窘,並且不開心的告訴車伕:「如果我需要你的意見,我會用錢跟你買」。第二,羅沙很想解決自己的不快樂而前往老智者住處,敲門前竟還要先看看有沒有人在看他,換句話說,被錢綁架的人常認為自己很優秀、很尊貴,應該是別人有求於他,無法接受對他人不恥下問。

第三,被錢綁架的人隨時都要確認自己的錢包(財富)在不在,很擔心失去財富。因此羅沙離開車伕想獨自散步前,謹慎的確認自己錢包滿滿的,因為他認為只要帶上很多錢,就很令人安心,同時也認為只有錢能解決問題。第四,圖畫中透過動物大小對比來凸顯一個人內心強大(自我肯定)。例如,在羅沙出事以前的畫面,羅沙的身體和其他動物的比例明顯不同,當羅沙遇到搶匪時,搶匪已經接近他的高度,被搶的羅沙身形竟和搶匪一樣矮了。當羅沙接受路人的幫助,哭著感謝路人時,畫面很明顯看得出來羅沙的渺小。繪者故意用水牛做為路人(協助者)的動物形象,是個很巧妙的設計和安排。第五,從羅沙的表情和眼神改變也看出了這個不快樂的有錢商人在心境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

繪本中不同的頁面用不同的繪畫來設計版面,使得此書雖然文字稍多,卻因為版面的變化增加閱讀趣味。其中,有一頁利用多格圖文的方式來呈現(暗示)羅沙為什麼不快樂的原因,也反映了社會上許多極度富有的人面臨同樣的情形。例如:他們經常忙到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欣賞路過的風景(更遑論刻意前往有風景的地方)、他們對很多事情感到不滿足(羅沙只想到自己把豐盛的三明治吃掉了,現在很餓,他沒想到他剛剛已經享受一頓別人沒有的餐點)、厭惡貧窮的事物,甚至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外在有關(以貌取人)。

最後,這本繪本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書本的某些頁面角落,利用真理箴言來整理書中重要的觀念,以提醒讀者一些我們可能會發生的錯誤、經常面對的情況,或者知道卻常忘記的重要觀念。例如:「最貴的東西不一定最好」、「不快樂的人總會遇上倒楣的事」、「微笑是會傳染的」。而這些看事簡單的文句卻充滿著深刻的意涵和哲理。

Book 45《亨利散步去菲其堡》Henry Hikes to Fitchburg

作者/繪者:D.B.強森(D.B. Johnson)

出版社:維京國際

出版日期:2003.09

《亨利散步去菲其堡》描述亨利和他的朋友想到菲其堡欣賞美麗的鄉村風光,但是亨利他當下就想起程,靠的是他的雙腳,他的朋友則想要先工作,賺到了火車票再搭火車前往。兩個人還約定比賽看看誰比較快抵達目的地。於是,亨利祝福朋友享受美好的工作,朋友則祝福他享受美好的徒步旅行。就這樣,在朋友努力的幫人砍柴、打掃郵局、拔雜草、粉刷柵欄、搬書櫃、餵牛吃草、打掃雞舍、運送麵粉,總共賺到了九十分錢,跑到火車站買了一張車票,終於在天黑之前抵達菲其堡,並且在月光下等著亨利。而亨利晚了一些才抵達,雖然他輸了朋友,但他一點也不在意。因為在路途中,他渡過了小河、自己手作手杖、採了花壓在書本裡、欣賞石牆上的石頭、爬到樹上看風景、做了竹筏划小船、穿過沼澤發現鳥窩和蜂蜜,還跳進池塘玩水,如果不是他在抵達前還跑去採黑莓(還不把在路途中刻意停留的部份算進去),比較早抵達的人應該是亨利。

這個故事簡單卻非常有深度。作者透過左右兩頁畫面對比的方式,呈現亨利和朋友兩個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哲學。亨利認為即使沒有足夠的錢還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旅行卻沒有錢買車票,可以透過走路的方式來抵達。雖然很辛苦,同時耗費許多時間,但在過程中本身就可以體驗生活的美好,以及欣賞沿途的風景。亨利的朋友則認為,去遠處旅行就應該搭車前往比較舒服,因為金錢尚不足夠,所以他努力的透過工作換取報酬,並且如願抵達。

坦言之,這兩種方式沒有好或壞,也沒有對或錯,這是個人對生活價值觀的差異帶來的選擇。不過,顯然故事的意涵較多是傾向教育讀者:不需要為了沒有必要的金錢辛苦工作,多多留意身邊的景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故事的確提醒了我們:「有些夢想不需要等到時機成熟才能去做」,也沒有所謂正確時機。例如,誰說大學生不能在學創業?誰說存夠了錢才能環遊世界?誰說還清貸款才能帶父母遠遊?誰說功成名就後才能幫助別人?說穿了,只是自己不想踏出第一步的藉口,或受限於僵固的思維。

有些人或許會嘲諷亨利的朋友,說他花了許多時間和力氣辛苦賺錢,最後把錢拿去換一張車票的做法本末倒置。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先選擇工作再花費也有許多意義。就像有些人不花時間賺很多錢,選擇粗茶淡飯,而有些人辛苦賺錢,把錢拿去吃美味的餐點。對於前者來說,飯只要吃飽不會餓就好,對於後者來說,享受特別的食物不僅讓味蕾和心理都獲得滿足,更何況,在辛苦之後享用食物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此外,我們不能忘記很重要的觀念:「人也可以享受工作」。因為工作本身具有重大的意義與社會價值。由於亨利朋友的「協助」,去到郵局的民眾才有乾淨的環境辦理業務、奧爾柯特太太才有柴火可以煮飯、代表國家重要機構的法院才能有嶄新的欄杆,而且梭羅太太可能因為有人幫他打掃雞舍,她可以把精力用在她更拿手的活兒。站在勞務分工、協助他人、促進社會全體利益最大化的立場,亨利的朋友也做出很大的貢獻,即便是勞力的工作,他的工作非常有價值。而亨利的朋友也如同亨利離開前對他的祝福一樣-「好好的享受了他的工作」。

最後,若從比較極端的方式來思考,如果每一個人都選擇了使用徒步的方式抵達他想旅行的地方、每一個人都靠自己種植小蔬菜的方式飽食、每一個人都自己製做需要的生活工具…那麼這個社會上也會失去許多就業機會。鐵路局可能因為虧損而造成國家另一種財務危機,若鐵路局倒閉那就造成更多民眾交通不便,阻礙市場貨品流通,影響市場經濟。因此,工作份量與輕鬆生活的取捨,是每個人的人生大課題。

486 view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