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Chance's ma

和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四)


【請尊重智財權。本文歡迎連同網址轉載分享,請勿僅截取文字。】

非洲相較於其他地區,是台灣人較少前往旅遊的地方,尤其是帶著小朋友時。然而,認識世界不見得毎塊角落都要親自前往,能踏上那塊土地自然很好;無法親眼所見,也可以透過書籍或影片來進行初步的認識。而書籍向來是培養國際觀的最短管道,本文將介紹一些涉及非洲人文風情的中文繪本供有興趣者參考。

Book 22《我的爸爸是寶礦》

作者:塞西爾金(Cecil Kim)/繪者:珊卓普娃特(Sandra Poirotte)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3.07

《我的爸爸是寶礦》描述居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郊外的小男孩,不僅他的父親,包括所有鄰居。只要是男子,大家都是為了礦場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工作艱辛危險,但是,礦區的天空永遠是灰色的,就如同父親的衣服一樣。有一天,礦區發生崩塌事件,男孩好朋友的父親因此罹難,礦工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輕賤。

《我的爸爸是寶礦》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描述,表面讀起來溫和平穩,其實澎湃感人,同時也參雜無奈。比方,小男孩說道:「我踢著扁扁的足球,等帶爸爸安全的回家。」、「現在我了解了,爸爸搭乘的礦車一點也不像搭火車,爸爸挖掘的金子是屬於別人的。」、「媽媽說不管她多麼努力的想讓洗好的衣服變白,衣服卻會變成灰色的。在礦坑中被染成黑色的衣服怎麼可能變白呢?」

南非有別於非洲其他國家,是一個由白人主導的世界,南非之所以富裕,起因來自於黃金礦業的發達。然而,當白人踏入這塊土地時,黑人自然成了為白人工作的工具,因此,當我們看到南非的礦業發達背後,其實充滿可怕的種族歧視。

在故事中,小男孩的好朋友很喜歡踢足球,希望長大以後不要像爸爸一樣當礦工,死在礦坑裡,他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足球選手,儘管身邊有的只是一顆已經被踢扁的足球。足球在南非是非常知名的運動,他們也曾主辦過許多國際足球比賽,對於毫無家庭經濟背景的孩子來說,能逃離貧窮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透過成為體育選手這個管道了。

Book 23《黑猩猩的好朋友:珍古德》The Watcher – Jane Goodall’s Life with the Chimps

作者/繪者:貞娜溫特(Jeanette Winter)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4.04

《黑猩猩的好朋友:珍古德》描述珍古德從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觀察小動物,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她可以花上很長的時間耐心觀察。從小她就夢想著可和動物說話,甚至和牠們一起生活,為了達成這個夢想,她從學校畢業後工作存了錢並且真的到非洲去找能夠和動物在一起的工作。

她來到坦尚尼亞的岡貝(Gombe),住在仰望星空的帳篷裡,天天尋找猩猩的蹤影,甚至曾經得過瘧疾,都沒有讓她退縮。經過長期間的努力,珍古德不僅找到猩猩們,甚至獲得猩猩的信任,與她長期親密的互動,她也因此留下非常寶貴的觀察記錄。

《黑猩猩的好朋友:珍古德》是擅長描繪真人真事的貞娜溫特(Jeanette Winter)作品之一,不管多麼艱辛的經歷,在她的畫筆下都成了溫馨感人的故事。珍古德(Jane Goodall)的成就透過現在很多媒體的傳播,使得她成了世界知名的生物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其實,一開始曾經有人質疑她的能力,認為當時的她並沒有獲得正統的科學學術訓練,珍古德卻用了行動來證實她的毅力與才能。不過,光用想的就知道,在森林裡長期觀察猩猩,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堅定的意志力和恆心,以及對這份工作的熱愛。那裡可沒有小木屋,也沒有水龍頭,更沒有冰箱,這些艱辛,在繪本裡被簡單的帶過,但仍帶給讀者溫馨的力量。

由於珍古德終其一生的努力,讓我們對猩猩有更清楚的認識,例如推翻了以往認為猩猩吃素不吃葷,以及只有人類會製造工具的觀點,珍古德發現,坦尚尼亞的猩猩們會製作適當的樹枝條做為引誘白蟻的工具,並以白蟻為食物(關於白蟻丘以及非洲人以白蟻為食的說明請參考《非洲繪本(三)》)。

下圖即為黑猩猩使用工具在吃白蟻的畫面。

若想瀏覽更多的珍古德猩猩研究的相關記錄照片,請點選此處

此外,珍古德不是只有觀察猩猩,她不間斷的來回文明世界和原始森林,向大家傳遞她的所見所聞,並設立動物研究和保護協會,以行動落實對動物的關愛。她經年的付出讓人類在進行動物保護有更多的重視與著力點。她早期與猩猩互動的照片總是相當吸引觀眾目光,因為大家從那些照片中看見了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聯,也看到了珍古德與猩猩們之間,令人感動的情感。

下面這一張照片便是最廣為人知的照片之一。

照片資料來源:請點選此處

Book 24《飛啊,老鷹,飛啊!一個非洲故事》Fly, Eagle, Fly! An African Tale

作者:克里斯多夫格瑞哥羅斯奇(Christopher Gregorowski)/繪者:尼奇達利(Niki Daly)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1.02

《飛啊,老鷹,飛啊!》描述非洲一個農夫,某一天到處尋找自己走失的小牛時,在小峽谷的岩石邊看到一隻剛從鳥殼孵出的小鷹,被前夜的暴風雨吹落,農夫將牠小心的帶回家照顧,並且和他養的雞生活在一起。因為一天到晚和雞相處,因此吃的、喝的,甚至連走路都很像一隻雞,除了外表以外。等到小鷹長成了老鷹,農夫的朋友有一天看到了,堅持認定那不是雞,牠是一隻老鷹,甚至要證明給農夫看。

第一次,朋友把老鷹舉高要牠飛,牠卻跌落地上,甚至和雞群搶飼料吃。第二天,朋友不放棄,將老鷹帶到屋頂上,老鷹依然滑下茅草屋。第三天,朋友天未亮就拉著農夫和老鷹上山,回到當時撿到小鷹的山谷,當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朋友將老鷹放在山崖邊,最後老鷹竟迎風飛翔。

這個來自於非洲的寓言故事充滿了正面的激勵能量。當我們擁有老鷹的天賦,不應該追求安穩,只當一隻在地面上生活的雞;當我們沒有努力嘗試之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原來每個人都可以當老鷹。而且,也只有當自己極度渴望在天空中翱翔時,才有成為一隻老鷹的可能。

這個故事來自非洲,作者將它改寫後,由出生於南非開普敦的畫家透過畫筆將它描繪出來,畫面充滿了非洲村落的自然風光與人民的生活方式。

Book 25《和平樹》Wangari’s Trees of Peace: A True Story from Africa

作者/繪者:貞娜溫特(Jeanette Winter)

出版社:小魯文化

出版日期:2012.03

《和平樹》描述原本住在肯亞山腳下的女孩,前往美國留學後回到家鄉卻發現自己熟悉的美麗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森林被砍伐非常嚴重、婦女們為了柴火必須走很遠的路、土壤貧瘠長不出農作物。受過教育的她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的國家做一點事,於是她開始種樹,想把被砍掉的樹一棵一棵種回來,她不僅自己行動,還不斷的向其他婦女宣揚她的理念,雖然受到政府官員百般阻撓卻始終沒有放棄,不僅讓非洲許多地方找回綠意,也讓全世界看到她們的努力。

貞娜溫特(Jeanette Winter)的繪本作品幾乎都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和平樹》故事中的女孩名為萬格麗瑪泰(Wangari Muta Maathai),因為成績優秀,獲得美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在美國取得大學和碩士學位,她回到肯亞後繼續攻讀博士,並先在大學任教後進入國會服務。

萬格麗被稱之為「肯亞種樹之母」,是肯亞環境保護運動的領袖,因為她一生的努力,使得包括肯亞在內的許多非洲國家減少沙漠化的情形。由於萬格麗的付出受到世界各地的注目和肯定,在2004年,她成為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當年她還是肯亞環境部副部長。

本書的繪者細膩的畫出非洲婦女的力量。

下圖為現實生活中,這些婦女們努力的身影。

照片資料來源:請點選此處

雖然「肯亞種樹之母」已經於2011年過世,但是她的影響力和對世界的貢獻一直持續發生。

照片資料來源:請點選此處

Book 26《非洲阿福台灣之旅:看見希望》

作者:曾文娟/繪者:冉綾珮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7.07

《非洲阿福台灣之旅:看見希望》描述一名在非洲的男孩,從小臉頰上就長了一個東西,從咖啡豆大小一直到像袋子那麼大。雖然他不會覺得痛,但心裡卻很難過,因為其他小朋友會因此嘲笑他和別人不一樣,而且袋子越來越大漸漸使得他的視力和聽力受到影響。有一天,他遇到了來自台灣的醫生團隊,願意協助男孩解決這個問題,但因為非洲沒有可以進行手術的設備和環境,醫生們為他在台灣尋找大家的協助,讓他可以不用擔心機票和手術費用,前往台灣接受治療。千里迢迢來到台灣的非洲男孩,受到了台灣許多人的協助和陪伴,不僅成功完成治療,切掉了困擾他很久的臉上大肉瘤,還帶著滿滿的台灣祝福回到他的家鄉。

《非洲阿福台灣之旅:看見希望》是所有介紹與非洲有關的繪本中最為特別的一本,首先,它是唯一本作者和繪者都是台灣人的繪本;其二,它的故事內容與台灣有關。這是發生在2003年的真實故事,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一名男孩Kabore Vincent因為患有神經纖維瘤,在當時醫療外交替代役工作的醫生和台灣諸多團體的協助下,搭乘長榮航空,來到台灣接受林口長庚醫院的治療,而且為了進行更完整的臉部重建,前後來台兩次。

在繪本中,繪者採用小朋友們都喜愛的動物,來擬人化這個真實故事中的角色,讓繪本變得有趣。但,其實如果可以直接用人物來呈現,應該會更精彩。不知道如果由擅長描繪真實故事的《媽媽》、《和平樹》和《黑猩猩的好朋友:珍古德》的繪者來繪製這個故事,繪本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Book 27《藍襯衫和紅袍子》

作者:塞西爾金(Cecil Kim)/繪者:沙娜史丹利(Sanna Stanley)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

《藍襯衫和紅袍子》描述生活在肯亞馬賽村落(Maasai)的小男孩,有一天被雜貨商載來的一件藍色襯衫深深吸引。他無法理解為什麼馬賽人只能穿紅衣服,為了念念不忘的藍襯衫,他透過幫忙修理屋子換蜂蜜,用蜂蜜換木雕面具,再用面具換牛皮,最後才拿著牛皮換到了藍襯衫。換到藍襯衫的男孩向朋友分享他的喜悅,沒想到受到大家的質疑,認為男孩放棄代表勇氣與馬賽人的紅色。然而,當男孩勇敢的帶著牛群逃離獅子的窺伺,證明了穿上藍色衣服的馬賽人也可以很勇敢。

《藍襯衫和紅袍子》是本充滿馬賽民族風情的繪本,從書名就看得出來。因為紅色是馬賽人的服飾特色,而且這個文化相當強烈,幾乎每個馬賽人都是穿著紅色衣服,不過,說是穿,倒不如用「披」來表示比較適切,這也是書名所說的「紅袍子」。此外,他們也喜歡在脖子和手臂穿戴著亮眼的串珠飾品。

如繪本中所言,在馬賽民族的觀念裡,紅色代表勇敢威猛、太陽神的後代,它同時也是草原上那些猛獸不喜歡的顏色。此外,馬賽人身上的紅有很多種紅,看起來都是紅色,但仔細看顏色不太一樣,相同的是,每一個紅色都是非常鮮艷亮眼。

圖片來源:請參考此處

馬賽人是在肯亞和坦尚尼亞一帶出沒的民族,以游牧為生,因此,馬賽人的房屋通常很簡單,沒有過多的裝飾(裝飾都在身上了)。然而,由於在草原上移動,又飼養著牛羊,因此,經常必須和草原上的兇猛動物搏鬥。這也是為什麼代表勇敢的紅色衣服是他們服飾的特色(因為猛獸怕紅色,紅色給了他們對抗猛獸的力量)。再者,由於游牧的特性,使得許多較為特殊或不方便生產的生活用品必須透過和其他民族交換來取得。

Book 28《萊拉的秘密》Lila and the Secret of Rain

作者:大衛康威(David Conway)/繪者:茱蒂達利(Jude Daly)

出版社:暢談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09.06

《萊拉的秘密》描述肯亞村莊裡的住著小女孩萊拉和她的家人與村民,因為天氣炎熱使得萬物無法生長,再這樣下去,大家會因為缺乏水而失去生命。有天夜晚,萊拉從祖父那裡得知一個「雨的秘密」,那便是:爬上最高山向天陳述最悲傷的事就可能獲得雨水。萊拉真的爬到了山的最高處,但是一開始她講的悲傷事件無法獲得上天的回應,直到她哭泣著提到天地萬物面臨的缺水窘境,民不聊生,雨才從天而降。

從繪本的線索可以知道,萊拉屬於肯亞的馬賽民族(Maasai)。首先,最大的特徵便是,這個民族的人們一律穿著紅色的衣服或袍子,頸部配帶串珠飾品。

再者,馬賽人以游牧為生,在馬賽族出沒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以下畫面,而馬賽人從小就被訓練為優秀的牧童。

圖片來源:請參考此處

由於以游牧為生,使得馬賽人沒有永久居住的房子,他們的房屋相較非洲其他種族,較為樸素簡約,並且會在外圍設置柵欄,以減少草原上野獸的侵襲。

馬賽人雖然以游牧而居,但仍會種植農作物,尤其玉米是他們的主要食物,繪本中乾枯的農作物便是玉米。同時,牛奶也是馬賽人很重要的食物之一(據說還會加上牛血一起喝),也難怪當天氣熱到讓人無法擠牛奶時,那會是多麼嚴重的事。另外,下圖左邊的馬賽人靠著的山丘為何會有很多小洞?那是非洲草原上常見的白蟻丘(請參考《和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二)》)。

在繪本的最後提供英文原文版,並附有雙語故事CD。

277 view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