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Chance's ma

與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七)


【請尊重智財權。本文歡迎連同網址轉載分享,請勿僅截取文字。】

非洲相較於其他地區,是台灣人較少前往旅遊的地方,尤其是帶著小朋友時。然而,認識世界不見得毎塊角落都要親自前往,能踏上那塊土地自然很好;無法親眼所見,也可以透過書籍或影片來進行初步的認識。而書籍向來是培養國際觀的最短管道,本文將介紹一些涉及非洲人文風情的中文繪本供有興趣者參考。

Book 43《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Why Mosquitoes Buzz in People's Ears: A West African Tale

作者:薇娜阿德瑪(Verna Aardema)/繪者:李奧狄倫(Leo Dillon)、黛安狄倫(Diane Dillon)

出版社:上誼文化

出版日期:1994.08

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描述有一天,一隻蚊子跟蜥蜴吹牛皮,蜥蜴受不了只好用樹枝把耳朵塞住,沒想到,接下來引發一連串的悲劇。首先,大蟒蛇以為蜥蜴在搞什麼花樣因此躲到洞裡,驚嚇到洞中的兔子,蹦蹦跳的兔子促使烏鴉開始通風報信,猴子聽了在林間跳來跳去踩到枯樹枝,無意間打死了貓頭鷹的小孩。貓頭鷹母親過於傷心,沒有心情叫醒太陽,因此整座森林籠罩在黑暗裡。動物們只好請獅子國王來主持公道,經過動物們的解釋與說明,這才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愛講大話的蚊子。從此以後,蚊子一天到晚就喜歡飛到人類耳邊問:大家還在生我的氣嗎?

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是一個來自西非的古老民間傳說,透過非洲的動物們來講述一個因果關聯的故事,並用這個故事來解釋為什麼蚊子老是喜歡在人們耳邊嗡嗡叫。從現在的科學角度來解釋,蚊子老喜歡在耳邊飛是由幾個原因組成的:蚊子喜歡二氧化碳也會因為人體溫度吸引蚊子靠近、只有在蚊子飛靠進人類的耳朵我們才能聽見翅膀振動發出的嗡嗡聲(叮腳的時候自然聽不見)、如果在睡覺時通常人體露出的部位就只有剩下頭部,綜合以上,當然我們便會覺得蚊子喜歡在人類耳邊嗡嗡叫。

初次聽完《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這個故事時,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會覺得很好笑,如果過於認真期待故事結局能夠解答書名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這個故事很無厘頭。每個繪本都有不同的價值,有的具有強烈教育意涵,有的在述說一個完整的悲傷、感人或歡樂的故事,有的只是想傳遞溫暖,有的則是流傳特殊文化或傳奇。有意思的是,這本繪本的故事有歡樂也有悲傷,也充滿了非洲森林風情和傳奇性,同時也隱約提醒讀者亂說話可能帶來的蝴蝶效應。這本有趣的繪本曾於1976年獲得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它最有趣的地方並非只有文句中不斷的繞口令,還有最後一頁,關於蚊子喜歡在人類耳邊重複問問題得到的答案。

這本繪本和非洲推薦繪本# 32《阿伊達》是同樣的繪者所創作,但是圖畫風格完全不同。不過,繪本中一樣清楚描述出非洲風格的圖紋,不僅是人類的頭巾,就連動物們的皮毛也是色彩繽紛,與故事的歡樂有所呼應。繪者兩夫妻似乎有許多作品和非洲有關,除了《阿伊達》和《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以外,還有一本圖書《Ashanti to Zulu: African Traditions(從阿散蒂到祖魯語: 非洲的傳統,沒有中譯本)》於1977年也獲得凱迪克獎。

Book 44《黑螞蟻與白螞蟻》

改寫:申鉉培/繪者:韓俊虎

出版社:泛亞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08.07

黑螞蟻與白螞蟻》描述非洲喀麥隆鄉村一名婦女在兒子的墳墓旁看到雜草被白蟻啃的短短尖尖的,她因為低頭仔細看不小心手被草割傷,血滴到一隻蒼蠅的眼睛,蒼蠅視線看不清楚因而撞響了樹上的鼓,鼓聲嚇到長尾猴,長尾猴撞到椰子樹,椰子掉落砸到大象,受驚嚇的大象奔跑時採到烏龜,磨擦產生火苗,燒掉了草原上黑螞蟻的窩。黑螞蟻媽媽很傷心,先是找火理論,火要她找烏龜,烏龜要她找大象,就這樣一直不斷的找人(動物)理論,最後,罪魁禍首是喜歡啃東西的白螞蟻,是牠引起一切的爭端,白螞蟻和黑螞蟻打了一架,此後雙方就誓不兩立了。

黑螞蟻與白螞蟻》的故事和《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的情節非常相似,看來這個非洲的傳說故事被改版成很多動物的版本,這次,這個因果故事則是拿來解釋黑螞蟻和白螞蟻之所以成為天敵的原因。在生物界中,白螞蟻(白蟻)和螞蟻並非同類,反而和蟑螂才是近親,螞蟻戰力較強,白蟻經常在交配掉落地上後成為螞蟻的食物。不過,非洲的白蟻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牠們可以花上好幾年建築自己的城堡,形成白蟻丘,在繪本的第一頁一座座隆起的咖啡色土堆就是白蟻丘。

喀麥隆(Republic of Cameroon)是中非靠幾內亞灣的國家。因為靠海,加上擁有多元的地形樣貌,包括沙漠、海灘、雨林、草原,甚至有足夠的水源,自然資源豐富,有小非洲之稱。

此繪本由兩個故事組成,一個是《黑螞蟻與白螞蟻》,另一個是南非的故事《會說話的馬鈴薯》,也相當有趣。南非的農業相當發達,馬鈴薯是其中重要的農作物之一,不僅可以自足還可以供應給其他非洲國家。

繪本最後以簡單的資訊介紹喀麥隆。

Book 45《阿南西的搖帽舞》

改寫:禹賢玉/繪者:西克泰斯瑪(Silke Tessmer)

出版社:泛亞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08.07

阿南西的搖帽舞》描述阿南西是一個很喜歡講話誇大甚至愛說謊的人(蜘蛛人?),阿南西的岳母過世了,阿南西擔心在岳母的喪禮上他沒空吃東西,所以先躲在家裡廚房吃了很多東西才前往現場。到了喪禮現場,阿南西就開始很傷心的哭泣,吃飯時間大家勸他吃一點才不會傷身體,他假惺惺的回答說因為太難過了吃不下,而且還揚言為了表示想念和緬懷,決定一週都不飲食。沒想到才過了三天他就餓到受不了,在大家不注意時把剛煮好香噴噴的豆子舀一瓢起來,結果他的朋友竟然剛好出現,阿南西情急之下把豆子往頭上倒,用帽子蓋住。見了朋友還是繼續說大話和假話的阿南西,依然拒絕朋友請他吃點東西的勸導,然而他覺得頭上越來越熱,受不了一邊逃走一邊把帽子拿下,這才發現頭髮已經被悶燒的豆子燒光光,而且豆子黏在頭皮上了。

阿南西(Anansi)是起源於西非阿散蒂神話中的一個人物,「阿散蒂王國(Ashanti Kingdom)」是18世紀初至20世紀中期(1701年至1957年)非洲迦納中南部由阿坎族(Akan people)建立的聯邦。阿南西是迦納人信奉的天神恩雅梅(Nyame)之子,負責造雨(參考資料)。

古時候非洲的歷史缺乏文字記載,只留下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而許多非洲故事裡幾乎都有「蜘蛛阿南西」這個角色。他在故事中常以蜘蛛、人類,或者兩者的混合體出現。在《阿南西的搖帽舞》繪本中的阿南西看起來就像是蜘蛛人(人類的頭加上蜘蛛身體)。

除了蜘蛛的形貌,阿南西同時也是智者、巫師、騙子的綜合體,亦善亦惡,因為是天神的兒子,住在通天樹上,離天神很近,那時候的人類缺乏許多知識,阿南西靠著靈活聰明與狡詐的頭腦完成天神的任務,因而獲取了天上的智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經常從事一些不太道德甚至違反規定的行為,台東大學兒文所教授、同時是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長的楊茂秀教授對阿南西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曾經整理阿南西很多故事,並稱阿南西為「非洲的白賊七」。白賊七是台灣有名的傳奇故事主角,以聰明的腦袋到處欺騙做了許多壞事但總會得到報應,對照《阿南西的搖帽舞》,阿南西還真像是白賊七呢!

阿南西的搖帽舞》是由兩個故事組成,另一個故事是《和阿南西拔河》。這個故事與非洲繪本# 17《聰明的變色龍》相似,都在描述主角如何智取,對付兩個比自己體型還要高大的動物,利用讓雙方拔河,卻誤以為和自己比賽的有趣故事,原來那隻變色龍也是阿南西(請參考《和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三)》)!

迦納(Ghana)位於西非,南邊面幾內亞灣。目前看起來阿南西源自於迦納的可能性最高,但流傳到後來,非洲很多國家的民間故事也會出現阿南西這個角色。繪本最後以簡單的資訊介紹迦納。

Book 46《蜘蛛阿南西》

改寫:高蘇珊娜/繪者:珊德拉切力夫(Sandra Poirot Cherif)

出版社:泛亞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08.07

蜘蛛阿南西》描述有一隻非常好吃懶做的蜘蛛阿南西,當大家努力的栽種時,牠卻成天無所事事,牠太太一直催促,到後來牠受不了,就向太太下指令:買一袋花生,炒香還要加上鹽巴。牠的理由是,拿這些炒過的花生去種,種植出來會比較好吃。阿南西的太太雖然覺得很怪,還是幫阿南西準備一袋炒過的花生,但其實阿南西根本不想耕種,帶著炒好的花生出門,藏好花生,每天假裝出門種田去,實際上就是悠哉的休息和吃花生。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家家戶戶的花生都準備收成了,阿南西的太太追問花生田的事,阿南西只好想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夜晚到獅子酋長家裡的花生田偷花生。酋長發現後,請工人設置了一個塗滿橡膠汁液的稻草人準備抓小偷,果真,阿南西上當了,看到稻草人不說話,阿南西因為好奇加上生氣,最後全身黏在稻草人上下不來,隔天大家自然都知道誰是小偷。從此,阿南西丟臉極了,只能躲在陰暗角落生活。

這個故事用阿南西偷花生的故事來解釋蜘蛛是在陰暗角落生活的原因,雖然只是傳說,但讀起來很有趣。繪本中擬人的蜘蛛住在充滿非洲圖騰氣息的土屋裡,牠的朋友們都是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們,畫面看起來很熱鬧。

故事中抓小偷的方法使用的是利用橡膠樹的汁液作成的超黏稻草人,這和《陷阱娃娃》(推薦繪本# 14)裡面動物們用來抓兔子的詭計一模一樣。在《陷阱娃娃》中,兔子就是好吃懶做的阿南西,只想從別人手中平白拿到好處。《陷阱娃娃》相傳是西非的故事,《蜘蛛阿南西》也來自西非,在這本繪本中,故事場景設定在奈及利亞(Nigeria),奈及利亞的橡膠產量的確很大,是除了原油、動物生皮和可可之外,第四大創造外匯的經濟來源。因此,用橡膠汁液來抓小偷,真是非常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Nigeria)位於迦納的右手邊,從距離上來說並不遠,阿南西從迦納跑到奈及利亞成為故事主角不難想像。繪本最後以簡單的資訊介紹奈及利亞。

Book 47《埃及人與獅子》L’Homme et le Lion

作者:蒂安娜芭芭拉(Diane Barbara)/繪者:強弗杭鎖沃馬旦(Jean-François Martin)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5.04

埃及人與獅子》描述獅子和老鼠爭辯誰才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獅子當然認為是自己,而老鼠則主張非人類莫屬,獅子很不服氣。於是牠們來到埃及一個村莊,遇上一個正在耕田的農夫,獅子向農夫表示想和他搏鬥一番,埃及人一看到獅子有點驚嚇,卻仍鎮定的表示同意,然而他告訴獅子自己必須先回家拿「勇氣」。此外,農夫為了展現很想參與這場戰鬥,把獅子綁在樹上,理由是怕獅子害怕逃跑。

過一會,埃及人從家裡拿來了一條鞭子,不斷鞭打獅子,獅子因為困住而被打得遍體麟傷,直到老鼠幫牠把繩索咬斷才獲救。獅子憤怒的衝向埃及農夫屋子,只聽見農夫大喊一聲老婆的名字,要老婆燒一桶熱水,接著大喊「倒下來」,獅子已經破皮的肌膚更加疼痛不堪。過沒多久,獅子帶著很多同伴來報仇,把農夫逼到樹梢,農夫見到如疊羅漢般的獅群最下方就是那隻被他傷害過的獅子,大喊一聲:「倒下來」。嚇壞了最底下的那頭獅子,全部的獅子因此跌成一團,農夫於是得救。

埃及人與獅子》和《大野狼和神奇的扁豆湯》(阿布拉教育文化出版),兩本繪本的故事是類似的,只是獅子換成了大野狼,熱水換成了扁豆湯,場景從非洲埃及搬到歐洲某個會下雪的村莊。只不過,在大野狼版本中,野狼直接找上出門搬柴火的樵夫;而在獅子的版本中,故事開始於獅子和老鼠的爭辯。而且獅子和老鼠還是好朋友呢!這樣的鋪陳,頗有延續《獅子與老鼠》(推薦單書# 18)的意味。(請參考《和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三)》

此繪本的繪者給了這個故事清新乾淨卻又不失美麗色彩的畫面,利用棕櫚樹、尼羅河和土造的房子來展現埃及的風光。

Book 48《聖甲蟲的秘密》The Scarab’s Secret

作者:尼克伍德(Nick Would)/繪者:克麗絲汀娜巴里特(Christina Balit)

出版社:暢談文化

出版日期:2009.08

聖甲蟲的秘密》描述一隻住在神殿的聖甲蟲,每天過著愉快自在的生活。有一天,在聖河旁散步時,無意間跟著船隻來到一個神祕的地方,聖甲蟲在冰冷的石板上爬行一會後遇上叉路,牠挑選了左邊的通道前進,卻發現這條路充滿危險,即便牠這麼輕都讓石板路的裂痕出現移動,萬一比牠還重的動物踏進來肯定有生命危險。後來,這座建築來了一位王子,另外有三位男子引誘王子往岔路左道前進,這位王子和聖甲蟲曾有一面之緣,牠發現王子即將為人所害,好在王子發現牠,認為這是太陽神派來的指引者,聖甲蟲趕緊爬向岔路右道,王子決心跟從,同時在這之前,王子命令那三名男子走到岔路左道裡,三名男子一聽趕緊逃命,王子最後把聖甲蟲帶回聖殿中。

這本繪本畫風非常埃及,並非只是因為圖畫中充滿代表埃及的象徵和圖案,而且整體色調和繪畫筆觸傳遞出強盛的古埃及帝國有點華麗但又原始的文化。下圖神殿中壯碩的石柱展現埃及精湛的建築與雕刻工藝技術,搭配遠方源遠流長的尼羅河和成排的棗椰樹,展現出來的美麗意境把讀者帶向了這個神祕的國度。

對埃及人來說,聖甲蟲是很神聖的象徵。在故事中,聖甲蟲是有名字的,王子一見到聖甲蟲,叫牠:「凱布利」,原文為「Khepri」,來自埃及文相關動詞,有出現的意味,象徵著日出和再生,被當作是太陽神「拉」的化身。至於為什麼聖甲蟲和太陽或再生有關?那是因為聖甲蟲其實是昆蟲「糞金龜」,牠的習性是將大象糞便滾成圓球(太陽的形狀),而且滾回自己的洞中,這個行為很像太陽運行。古埃及人非常尊敬太陽,因而把糞金龜視為很重要的神祇象徵。

此外,我們經常在與埃及有關的文物或書本中看到一個十字上方有個圓形的圖案,那稱之為「生命之符(Ankh)」。生命之符在古埃及的墓地和藝術中常常出現,代表生命的意思,也代表權力的象徵。在許多埃及畫像中,賦與木乃伊生命的神明手指通常也繪有生命之符。在《聖甲蟲的秘密》繪本中,王子手中也經常拿著生命之符。

此外,在埃及的繪畫中所出現的花朵,絕大部分都是指「蓮花」,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代表忠貞,同時也是神靈之花,強調人可以重生且萬物都可以為神的埃及人,甚至把蓮花視為復活之神。在《聖甲蟲的秘密》圖畫中,連船頭都畫成蓮花及蓮蓬的形狀。

Book 49《發現小錫兵》Der standhafte Zinnsoldat

作者/繪者:約克米勒(Jorg Muller)

出版社:和英

出版日期:2000.07

發現小錫兵》描述一個小錫兵玩具在房屋整修時,在地底板被發現,屋主將它給了小孩,它陪伴小主人從小到大,隨著小主人的現代化玩具越來越多,越來越新穎,小錫兵漸漸被冷落。有一天,隨著小主人搬離房屋,小錫兵和其他玩具一起被打包在垃圾袋裡丟棄,在垃圾堆裡小錫兵的刀刺破了垃圾袋,和另外一個玩具:芭比娃娃,一起掉落並被清潔人員的水柱沖刷到下水道,經由河流進入海裡,被大魚吞到肚裡。魚被非洲的漁夫捕捉後,小錫兵和芭比與其他魚內臟物一起被丟棄在垃圾場,卻被在垃圾場撿可用物品的非洲婦女帶回家清洗後給小孩當玩具。小孩和父親利用撿回來的罐子和塑膠片做成了一台獨一無二的車子,上面坐著小錫兵和打扮成非洲女子的芭比,這組獨特的玩具被外國旅客看見後買走,帶回自己的國家並擺設在人類學博物館裡。

關於《發現小錫兵》身為繪本的評價不在此錦上添花,已經有許多人針對它的故事寓意和繪畫藝術技巧給予很高的肯定,本文僅針對與特定國家有關內容進行描述。

作者在創作《發現小錫兵》時不僅畫面維妙維肖,他對於所繪製的景物相當考究,搭配圖畫呈現的年代所應出現的物品似乎進行仔細的考證和巧妙安排,像是報紙上出現的照片或者角落的地鐵車票皆是(請參考另一介紹文《與法國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三)》)。

發現小錫兵》故事裡,小錫兵漂流到海上被魚吃掉,這隻在畫面上張著大口的魚,是大家常聽到的黑鮪魚。作者畫了這條魚,可不是從魚類圖鑑上隨便找來的,而是符合現實情景。黑鮪魚體型很大,可達到兩公尺長,因此一口氣吞下小錫兵和芭比娃娃也是很正常的。為什麼是黑鮪魚而不是其它魚類?在非洲北岸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都是黑鮪魚的盛產國家,所以繪本中,非洲漁夫打撈到的自然是黑鮪魚較合情理。

至於這隻黑鮪魚是被哪一國的漁夫捕捉,按照推理,摩洛哥的機會勝過阿爾及利亞(Algeria)。因為,雖然巴黎的塞納河往南和支流或運河連接羅納河(Rhone River)可以通往地中海,用較短的距離來到非洲的阿爾及利亞海域。但是,塞納河是往北流的,最後進入英吉利海峽,因此,從下水道抵達塞納河的小錫兵應該是來到北大西洋,往南流被黑鮪魚吃到肚子裡,黑鮪魚游到了摩洛哥外海因而被捕捉。

此外,摩洛哥的海灘不僅數量很多,如天堂般的景色是歐洲人很喜歡的度假聖地。也因此,遊客看到非洲小孩手中如藝術般的玩具組合立馬掏錢買走,不僅很認真的欣賞,還很用心的打包帶回巴黎的博物館現代非洲區展示。

對比代表文明世界的法國,非洲簡直是另外一個世界。然而,白皮膚的芭比來到非洲,經過巧手改造成了美麗的非洲女郎;油罐、魚罐頭和錄音帶蓋子則變成了很酷的汽車。

這些作品不僅代表非洲一般百姓的藝術創作,也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方式。那位購買這台汽車和小錫兵的法國人有可能本身就是從事相關工作,在右下圖後方就曾出現他的身影。

163 view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