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Chance's ma

與泰國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一)


【請尊重智財權。本文歡迎連同網址轉載分享,請勿僅截取文字。】

泰國和台灣一樣身處亞洲,土地面積相當龐大。泰國是世界知名的觀光國,每年從世界各地湧進約3,700萬遊客目睹這個熱情國度的面貌。泰國同時也是台灣旅客最愛旅遊的東南亞國家第一名,每年前往泰國旅遊的台灣遊客逼近60萬人次,而泰國人每年也有30萬人次造訪台灣。

認識世界不見得毎塊角落都要親自前往,能踏上那塊土地自然很好,無法親眼所見,也可以透過書籍或影片來進行初步的認識。書籍向來是培養國際關的最短管道。

Book 1《大象我愛你》

文:林秀兒/繪者:賴馬

出版社: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出版日期:2008.12

《大象我愛你》描述泰國一頭大象從幼小時在野地走失,被小主人的家人帶回去飼養的經歷。後來小主人長大,每天牽著大象招待前來旅遊的遊客,甚至還擔任遊客來泰國舉辦泰式婚禮時的迎娶工具。

大象是東南亞地區常見的動物,也是泰國對外形象的最佳代言人之一。許多到過泰國的人也有騎乘大象,或者和大象玩耍的經歷,大象的確是許多當地人賴以為生的重要夥伴。這本繪本利用簡單的故事,讓就算沒有親身經歷也可以透過故事和圖畫認識泰國的傳統婚禮和民俗風情喔。

Book 2《潑水過新年》

文:林秀兒/繪者:楊麗玲

出版社: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出版日期:2008.12

《潑水過新年》描述孩子們興奮的準備過潑水節的樣貌。當媽媽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潑水節由來,孩子可以輕易的解釋潑水節來自於古時泰國的文化。慶祝潑水節時,不僅大家相互潑水,街道上還有花車遊行、舞蹈和歌唱活動,熱鬧非凡。因為小孩子原本就喜愛玩水,在這種節日裡不僅可以光明正大玩水,還代表著喜氣與祝福。

潑水節在泰國的意義就跟台灣過農曆年一樣的地位,在中南半島上有不少國家仍留有潑水節的習俗活動,像是寮國、緬甸和柬埔寨,甚至香港與澳門等地東南亞移民較多的地區,也有區域性的潑水節活動。而潑水節最早則是從泰國留傳下來的,起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地處熱帶,氣候炎熱潑潑水可以消暑。更重要的緣由則是水讓幾乎死亡的菩提樹重生,因此,潑水成了一種祈福消災的儀式,奠定它的留傳與慶祝價值。除了繪本介紹的由來,還有比較屬於神話傳說性質的故事,魔王危害百姓,國王的女兒們聯合斬下魔王的頭,卻因頭突然著火很是嚇人,於是公主們趕緊取水滅火,此後潑水成了消滅災厄帶來新氣象的象徵。

Book 3《狗與太陽》

文:林秀兒/繪者:賴馬

出版社: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出版日期:2008.12

《狗與太陽》描述有一隻狗非常羨慕太陽,他認為自己比太陽更適合擔任太陽的工作,太陽說不過他,於是和他交換角色。沒想到狗一當上太陽後,整個大地無比炙熱,所有的植物都乾枯,所有的生物都躲進洞穴和陰暗處,大家叫苦連天。聽到大家哀嚎,狗變成的太陽變成了烏雲,這下子昏天暗地,大家還是一團亂。於是狗又把自己變成風、白蟻丘、水牛、繩子,不管怎麼變,還是會遭遇到不順遂的事情,他只好跟太陽吵著要變回狗,最後終於回到自己本來的樣子了。

《狗與太陽》和中國傳說故事裡的《老鼠娶新娘》非常相似,狗和老鼠都沒有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也沒有發現自己的優點,成天只羨慕別人。

Book 4《隱士與小老鼠》The Hermit and the Mouse

作者/繪者:普利達潘亞全德(Preeda Panyachand)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4.05

《隱士與小老鼠》描述一名在樹下打坐的隱士聽到小老鼠的求救聲,救了小老鼠並且給牠餵食。有一天,森林出現一隻貓,小老鼠嚇壞了,隱士便將小老鼠變成更大的貓;來了一隻狗,又將老鼠變成大狗;後來,又來了一隻老虎,隱士只好將老鼠變成大老虎。這下子,小老鼠變成的大老虎威風極了,在森林裡到處嚇小動物,還自詡為森林之王。當隱士向牠勸戒時,牠非但不聽,還忘恩負義想吃掉隱士,於是,隱士立刻將牠變回小老鼠。一變回小老鼠,牠變驚慌的逃走了。

另一本同樣故事的中文繪本《小老鼠和大老虎》(請參考《與印度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一)》Book # 5)來自印度的傳說,同樣都是以隱士和老鼠作為主角。可見印度與泰國同為佛教發源及興盛地,所以才在兩國都流傳著一樣的故事。在這兩本繪本中,都以一個具有哲理的句子作為開場與結語,讓讀者思考,權力小的人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而權力大者也很容易迷失因而帶來災難。人生很多事情的拿捏真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Book 5《噓!》Hush! A Thai Lullaby

作者:何敏楓/繪者:荷莉米德(Holly Meade)

出版社:小魯文化

出版日期:2012.05

《噓!一首泰國搖籃曲》描述一個小嬰兒在搖籃中睡著了,她的媽媽聽見了風中有細微的聲響,原來是蚊子叫聲,她希望蚊子不要來吵醒她的孩子;接著又聽見天花板壁虎在叫,她也對著壁虎說聲噓,千萬別吵醒她的孩子;接著又發現屋子底下有貓爬過,她也很擔心孩子被吵醒。米倉的老鼠、井邊的青蛙、豬圈裡的豬隻、池裡的白鴨、乾草堆中的水牛,就連森林裡的猴子發出的聲音,嬰兒的媽媽都感到非常敏感,深怕她的孩子被吵醒,沒辦法睡飽睡足。對她來說,最吵的應該是正在穿越森林的大象叫聲。身為母親的她擔憂這擔憂那,搞得自己神經緊張,傍晚時,自己累到倚靠著窗邊睡著了,而她的孩子因為睡得很飽,眼睛反而睜得又大大圓。

《噓!一首泰國搖籃曲》在傳遞母親的愛。也讓讀者感受到泰國民間純樸的景象,就像早期大多數台灣農村生活一樣,生活中有蚊子、有壁虎、米倉裡有老鼠,有水牛、有鴨也有青蛙,很多人家也養豬,看起來似乎和台灣的人民生活很相近,不過還是有許多差異的地方。例如圖畫中媽媽的服飾、嬰兒吊床,和架高式的房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台灣要看到大象得去動物園,而在泰國,大象就在他們身邊。此外,在不同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畫面:在搖籃裡的小嬰兒睡覺時姿勢千變萬化,甚至掉出搖籃,又自己爬回去搖籃裡。

Book 6《小查的桶船》

作者:趙銀晶(Eun-Jung Jo)/繪者:鄭志賢(Jee-Hyun Jung)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09.09

《小查的桶船》描述住在泰國水上市場的小查,很調皮,喜歡把河上許多船隻偷偷綁在一起,讓船隻無法移動。但是他同時也是媽媽的好幫手,家裡也在水上市場賣湯麵,小查經常會協助媽媽做生意,因為小查他也有自己的小船,所以行動比其他船隻還要靈活。小查的船隻其實就是個水桶,但因為小查還小,所以可以把水桶當做船隻使用。有一天,市場出現了一隻黑色的野貓,比小查還要調皮,牠經常從水上市場各個船隻偷走物品,例如帽子、紗線、魚和一片裙。商家們都感到很困擾,但是黑貓似乎住在狹小的水道裡,大家也無可奈何,只有小查的船桶可以通過水道,他勇敢的划進水道發現黑貓之所以偷東西是因為要照顧非常小的貓咪。他把看到的景象告訴大家,大家從此再也不怪黑貓了。

《小查的桶船》描繪了泰國常見也很知名的水上市集景色。由於泰國是個水域豐沛、河流眾多的國家,因此發展出獨特的水上生活文化,不僅商家在水上交易物品,許多房子也蓋在水上方,交通以船隻為主。這種文化發展至今,即便時代進步陸地交通日漸發達,水上市場在泰國各地仍舊非常盛行,同時也成了許多外地遊客想親眼目睹的景觀。

水上市場的交易可不是只有在船隻上賣衣服或水果,甚至一搜船就可以是一個廚房和小餐館,賣燒烤、賣炒飯對船隻主人來說也是應付自如。在搖晃的船隻中為客人煮上一頓飯,並把盛好的餐點從船隻送到岸上或遞送到另一隻船隻,在泰國水上市場可是常見的畫面。這種悠然中帶著熱鬧的氣息感染了許多遊客,開啟了特別的視野,也成了泰國市井小民生活文化最有趣的象徵之一。

Book 7《娜迦與金翅大鵬鳥》

作者:林莘紫/繪者:楊雅婷

出版社:國立屏東大學

出版日期:2017.12

《娜迦與金翅大鵬鳥》描述泰國古老的傳說,關於龍蛇混型的娜迦以及半人半鳥的大鵬鳥之間的故事。據說娜迦和大鵬鳥是一對喜歡打架的兄弟,並且喜歡向神明告狀。有一天,神明告訴大鵬鳥關於娜迦的弱點,又碰巧大鵬鳥喜歡上娜迦的妻子,並且拐走她。娜迦很生氣,和大鵬鳥進行一番爭鬥,大鵬鳥利用娜迦的弱點打敗了娜迦,娜迦逃出了天庭,跑到泰國的湄公河生活,此後變成了掌管泰國水域的神獸。

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不明所以,但這也是世界各地的古老傳說故事共通的特色,或許是為了增添國家歷史的神聖或神祕色彩,也可能是古老的人們創造出來的故事,希望後代懂得敬天敬鬼神,並且知道自然力量的偉大。在故事中,似乎大鵬鳥的威望和能力都較佔上風,也因此大鵬鳥成了泰國現今的國徽象徵。大鵬鳥原本是印度神話中保護神明的坐騎,而國王的稱呼也是因為被視為神明轉世而來,在泰國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其受到印度文化諸多影響,國徽的意義便是其一。如今,大鵬鳥形貌的徽誌被泰國許多官方與民間機構運用在許多地方,代表著王室、神聖、尊榮及保佑等象徵。

Book 8《長鬍子老公公》

作者/繪者:齊汪衛沙沙(Cheewan Wisasa)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4.06

《長鬍子老公公》描述一位老先生,鬍子越來越長,他原本很困擾到底要剪掉他的長鬍子還是留下它,當他下定決心要好好愛惜鬍子時,一開始卻常常因為鬍子太長而遇到麻煩,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一些共處的好方法。他經常利用他的長鬍子來完成許多事情,像是用它來擦地板、綁住尾巴當做水彩筆畫畫,甚至沾水還可以滅火。老先生將自己的長鬍子拿來以弓拉出好聽的音樂,有時候還將自己的長鬍子做成孩子可以使用的鬍子溜滑梯,他每天都因為自己的長鬍子而樂在其中呢。

這部繪本是由生於曼谷的畫家所著,描述一個來自泰國的童話。雖然繪本畫面中僅有一幅畫面展現出泰國的房屋文化,其他的內容就像常聽到的有趣故事一樣。然而,故事中老先生正向面對挑戰的樂觀態度,的確展現出泰國人民的生活精神與哲學。

1,489 view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