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Chance's ma

與非洲有關的中文兒童繪本(十一)


【請尊重智財權。本文歡迎連同網址轉載分享,請勿僅截取文字。】

非洲相較於其他地區,是台灣人較少前往旅遊的地方,尤其是帶著小朋友時。然而,認識世界不見得毎塊角落都要親自前往,能踏上那塊土地自然很好;無法親眼所見,也可以透過書籍或影片來進行初步的認識。而書籍向來是培養國際觀的最短管道,本文將介紹一些涉及非洲人文風情的中文繪本供有興趣者參考。

Book 71《站在陽光下》

作者:閔智英(Ji Young Min)/繪者:柳順慧(Soon Hae Yoo)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7.10

《站在陽光下》描述非洲沙漠裡有一個狐獴大家族,大家平常一起生活、抓獵物,一起玩樂,不管做什麼都是一起行動。其中,有一隻小狐獴他不僅喜歡賴床,想做的事情都和大家不一樣。當狐獴一起在陽光下做日光浴時,牠卻想玩捉迷藏;當大家夜晚回到洞穴裡,牠卻想看夜空的星星。有一天,牠決定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於是跑到離家族很遠的地方,結果先是差點被禿鷹抓走,逃過眼鏡蛇的攻擊,最後還是被獅子刁走了。當獅子一口想把小狐獴吃掉時,狐獴家族出現了,合力干擾獅子,順利帶著小狐獴逃離獅子魔掌。

狐獴居住在南非、納米比亞及安哥拉西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是一種社群動物,具有很強的社會化,分工明顯。此外,牠們是典型的晝行性動物,狐獴的眼睛四周有一圈黑色的紋路,可以產生類似太陽眼鏡的功能,狐獴眼睛可以直視陽光讓牠們可以在白天有效狩獵同時躲避空中的敵人。也因為眼睛適光性很強,自然在夜晚就派不上用場,因此天黑後狐獴就躲進洞穴裡。

狐獴是很可愛的小型動物,又因為動作敏捷,有沙漠小精靈之稱。六福村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就分別在2016和2017年引進狐獴,造成一股風潮。不論是做日光的模樣還是集體站立往同個方向的萌樣都受到人類的喜愛。狐獴的腹部有黑色的毛,是祂們的太陽能板,每天白天必須從腹部吸收光熱,以備寒冷的沙漠夜晚使用。在繪本中,小狐獴想要自己尋找比蠍子更美味的東西。蠍子是狐獴的主食之一,牠們也吃昆蟲甚至蛇。不過,因為小狐獴太小,在故事中遇到了比牠大隻的眼鏡蛇還是令牠嚇了一大跳。

在兒童繪本中,以個別動物或群體為主角的故事不勝枚舉,但是以狐獴為主角的卻很有限,這本繪本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認識非洲沙漠上的動物,以及牠們的特性帶給人類的啟示。

Book 72《我只是想要說晚安》I Just Want to Say Good Night

作者/繪者:瑞秋伊莎朵拉(Rachel Isadora)

出版社:上誼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

《我只是想要說晚安》描述住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小女孩拉拉,睡覺前總是依依不捨的跟所有身邊的動物說完晚安,才願意上床睡覺。像是貓咪、小鳥、山羊猴子、小雞、小狗甚至螞蟻,就連爸爸剛釣回家的魚也是她說晚安的對象。當拉拉向所有的動物都道過晚安後,她只好跟石頭說晚安,接著,她向媽媽、她的書本,最後則向窗外的月亮說晚安。

某種角度來說,《我只是想要說晚安》是一本向大師致敬的創作。在繪本的倒數第二頁,拉拉手裡拿著的書本就是繪本界知名的晚安繪本《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作者Margaret Wise Brown(享年42歲)自1947年出版該繪本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年,該書卻仍經常出現在排行榜中,成了世界各地的幼童的必讀經典之一。

《我只是想要說晚安》將說晚安的場景從西方世界搬到非洲草原,室內畫面移到戶外空間,兔子換成了小女孩拉拉,不變的是,主角一一向所有物品道晚安的心情,還有窗外一樣又圓又亮的月亮,以及滿天的星星。

《我只是想要說晚安》的作者出生於美國,但曾經有過非洲生活的經驗,她把說晚安的故事搬到了充滿迷人風情的非洲,帶給小朋友們不同的畫面感受。這本繪本讓讀者們感到受文化之間的差異,卻也同時可以理會到不同種族之間的相同之處。其中,對小朋友來說,捨不得睡覺、想對很多東西說晚安的心情,原來世界上很多小朋友都是一樣的!

Book 73《犀牛來了》Kommt das Nashorn

作者:海茲雅尼許(Heinz Janisch)/繪者:賀格邦許(Helga Bansch)

出版社:韋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6

《犀牛來了》描述非洲大草原上的犀牛和犀牛背上啄蟲鳥的互動故事。啄蟲鳥體積相當小,和巨大的犀牛比起來,就像是一座山與小雪花的差別。啄蟲鳥羨慕犀牛的穩重,因為牠老被圖如其來的風給吹走;犀牛則幻想可以像啄蟲鳥一樣輕盈,可以在天上自在的飛。犀牛看起來,比啄蟲鳥還要執著於對自己的不滿,啄蟲鳥安慰牠,並告訴犀牛,對於啄蟲鳥來說,牠有多重要。其他的草食性動物也紛紛表示,在草原動物面臨大敵需要互相協助時,犀牛可是相當具有份量的戰士,犀牛聽了,終於笑了。

《犀牛來了》閱讀起來不像是在閱讀一般劇情緊湊或幽默風趣的故事,而像是在閱讀一首詩一般。作者使用「犀牛來了」作為每一大段落的首句,增強了犀牛的存在感。事實上,對於其他動物來說,犀牛一直具有很強烈的存在感的,不僅是因為牠龐大的身軀、搖撼地表的腳步聲,以及牠具有嚇阻性的一大一小尖角,牠的整體長相實在很難讓人忽視牠。此外,牠的脾氣和其他草食性動物們相比,明顯比較差,這一點也成了大家記得牠的原因之一。簡體中文兒童繪本《光屁股的大犀牛》(Book # 13,請參考此處)便曾以牠的脾氣作為主軸,發展出一個有趣同時具有教育意涵的故事。

在《犀牛來了》裡,作者以「美麗的山」、「悲傷的山」、「無助的山」以及「美麗的山」來形容心情上有一番轉折的犀牛,這本繪本也帶有「人各有優點」的教育意涵。此外,在生物學上,犀牛和啄蟲鳥具有互利共生的關係,啄蟲鳥站在犀牛(水牛、河馬或大象等動物)背上緩緩行進,是非洲草原上經常出現的美麗畫面。《非洲的動物繪本(6)哎呀,誤會啦!》(Book # 64,請參考此處)同樣是以犀牛做為主角所創作的精彩繪本。

Book 74《塞班納草原的時鐘》サバンナのとけい

作者/繪者:青山邦彥(Kunihiko Aoyama)

出版社:上誼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描述有一個時鐘被主人在非洲草原上開乘吉普車時,震落在塞班納草原上,一開始時鐘很不習慣,因為沒有人會不斷的問它現在是幾點。終於來了一頭犀牛看到它,好奇的把它用尖角頂在頭上,甚至摔來摔去,確認時鐘不是危險物品也不會動時,犀牛拎著它在草原上晃來晃去。時鐘沒看到半個人類的影子,倒是看到了很多動物,但是似乎都沒人在意現在幾點,時鐘自己只好不斷報時,直到發條斷了發不出聲響,最後被犀牛甩到樹上。掛在樹枝上的時鐘在日夜轉換之間看到了大草原日出、夕陽與滿天星斗的美麗自然風光,發現自己已經開始喜歡上這種輕鬆不用追著時間跑的生活。

《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是借由非洲大草原上動物們的慵懶與悠遊自在,對比文明社會人們汲汲營營的生活態度。就像繪本中出現的滿天積雲和晚霞,文明世界裡其實也有,只是一來被大樓們遮住了視野,二來人們忙碌到沒時間看一眼天空或晚霞。因此,大人閱讀這本繪本所獲得的震撼可能遠高於兒童讀者。不過,對於小讀者來說,借由這個故事也可以思考怎樣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學會妥善的規劃並運用時間,讓自己可以滿足在學習上的要求,同時又可以過著輕鬆自在不追趕時間的生活。

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是非洲東部鼎鼎有名的兩個大草原區。 每年的動物大遷徙便是動物們在兩個草原之間來回循環移動著的重要活動,繪本中的「塞班納草原」名稱似乎擷取自這兩個草原的名字,故事裡,時鐘鈴聲嚇壞草原上的動物,牠們奔跑的畫面看起來有動物大遷徙的壯闊感。

下圖即為「塞倫蓋蒂草原」和「馬賽馬拉草原」的相對位置圖,圖示箭頭方向是動物們移動的方向,而標註的月份則是動物們移動的時節。

圖片來原:請參考此處

值得特別提出來的是,這本繪本雖然在探討人的生活價值觀,但是,看到欺負時鐘的「主角」,不免令人感到有趣,這本繪本再次證明了「犀牛脾氣不好是眾所皆知」的普遍印象,使得提到相關話題總是派出犀牛來當主角。在《光屁股的大犀牛》(請參考此處)、《畫紙奇遇》(請參考此處)和《非洲的動物繪本(6)哎呀,誤會啦!》(請參考此處)中,犀牛都是脾氣不好的草原動物代表。

Book 75《永不妥協-曼德拉》Mandela

作者/繪者:庫柏(Floyd Cooper)

出版社:格林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

《永不妥協-曼德拉》描述南非總統曼德拉一生的故事。尼爾森羅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生長在南非一個村莊裡,家庭背景相當好,父親是村落酋長,爺爺則是國王。不過,父親因為生病,在曼德拉九歲的時候便過世了,然而,父親對他在很多信念與精神上的影響非常巨大。曼德拉在父親好友的支持下完成大學學位,並在約翰尼斯堡開了第一間由黑人負責的法律事務所,提供人民法律服務。他參與了很多對抗種族不平等的活動並成了領袖,但也因此多次進出監獄。出獄後過幾年,他成了南非第一次所有種族人民共同選舉出來的新總統。

南非在1910年以前被英國殖民,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受到荷蘭的控制。雖然在1910年成立南非聯邦,英國對南非的影響仍非常巨大,南非內的黑人相當沒有人權;1948年甚至還實施種族隔離政策,黑人和白人的公共活動空間和使用設施明顯劃分,等於整個國家公然進行種族歧視。曼德拉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啟他人權革命的一生,也因此,雖然他在南非聯邦成立後才出生,大家仍認為他是南非的國父,同時成為近代被國人選擇最偉大的人(在現代,能被人民票選為「最偉大的人」的總統少之又少)。此外,他曾獲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此書為雙封面設計,背面為英文版本)

Book 76《伊巴謙的一天》One Day of Ibrahim

作者:彭浩翔/繪者:b.wing 

出版社:KUBRICK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

《伊巴謙的一天》故事是從住在肯亞的伊巴謙,坐在路上一顆大石頭等媽媽而開始的,他等著媽媽去水井處取水,天氣越來越熱,石頭都快令人坐不下時,媽媽終於回來了,不過其中一個水桶是空的。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每天都面臨要到處找水的辛苦,姑且不論水是什麼顏色的,光是可以找到水的地方就已經越來越少了。也因為今天找不到足夠的水,伊巴謙很難到學校去,因為去學校得帶上一瓶水當作束脩。伊巴謙只好到其他村莊找認識的阿姨要水,但是大家都沒辦法給他足夠的水,最後是在拼拼湊湊的情況下終於湊滿一公升的水,可惜到了學校,老師卻已經下課了。

《伊巴謙的一天》透過住在肯亞鄉下的一個小男孩伊巴謙,一天從早到晚的生活來深刻的表達非洲水資源缺乏的慘況。在故事中,伊巴謙只是想到學校上學,這麼一個簡單的夢想(在很多文明國家的兒童搞不好還想翹課呢),卻難以實現,因為缺水的關係,每個學生必須帶一罐水才能上課,理由是老師來教書就沒辦法去打水了。當伊巴謙忙了一整天,終於蒐集好足夠份量的水回到學校時,老師竟然因為到課學生太少,水太少,所以提前下課,換他得去找水。對於生活在台灣的多數人來說,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故事,但這卻是非洲(甚至其他國家)許多孩童和大人們的日常。

《伊巴謙的一天》是一本成人版的繪本,但是文字淺顯易懂,兒童也可以輕易的從繪本文句中受到故事的感染,理解故事的內容。也因為是成人版的繪本,頁數較一般繪本多。因此,在第一段的摘要裡無法呈現細緻的故事發展。作者透過伊巴謙一天的經過,穿插描繪了許多故事中的故事,使得這本繪本提供的訊息非常豐富,也很有深度,決不是伊巴謙取水找了一天這樣簡單的情節。例如:當書中提到伊巴謙坐在滾燙的石頭上的內容,暗示了氣候變遷以及環境破壞的因果,呼應了肯亞推廣種樹的歷史背景。又例如:伊巴謙提到他第一次到首都奈洛比是因為哥哥生病肚子非常大需要看醫生,從這裡也暗示了非洲因為生活條件很差,導致人們產生奇怪的病症,同時壽命不高的社會常態。

作者使用平穩的口吻、優雅的文句,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描述這個故事,卻反而激起處在文明社會下讀者的波濤心情。或許,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因缺(乾淨的)水而生活處於種種困難條件下的肯亞人民,我們會覺得這個故事很悲傷;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他們比我們更學會樂觀的看待萬事萬物,並且比我們更沒有私心的幫助彼此。這從當伊巴謙來到遙遠的村莊,蒐集好需要的水想急著回到學校時,村民們紛紛幫他招攔路過的車子,唱著歌謠陪他等車,歡送他上車趕往學校這些看似很平常的行為便可以輕易看出。

Book 77《我…有夢》Me…Jane

作者/繪者:麥當諾(Patrick McDonnell)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1.01

《我…有夢》描述小女孩珍從小就很喜歡觀察各種動物和昆蟲,除了近距離觀察牠們的行為以外,珍還會認真的翻找書籍資料來學習。她特別喜歡黑猩猩,每天不管到哪,都帶著黑猩猩布偶。自從讀過《人猿泰山》這本書以後,她更加嚮往住在非洲叢林裡的生活。沒想到,等到她長大成人以後,她的夢想成真了!

《我…有夢》是真實的故事,也就是有名的生物學家珍古德的故事。其他繪本也出現過珍古德的故事(非洲繪本Book # 23《黑猩猩的好朋友:珍古德》,請參考此處),但是《我…有夢》內容較為簡單,只在傳遞一件事:夢想是可以實現的,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做夢的能力。繪本畫風簡約可愛,雖然看似使用溫婉的文句描述一個喜小女孩多麼喜歡動物,突然,在最後一頁,作者給讀者一個超大驚喜:書本頁面出現了珍古德與黑猩猩寶寶接觸的經典照片!

熟悉珍古德生平的讀者,會在故事的一開始就發現這個小女孩是誰,但是在可愛的圖畫本中,突然看到真人照片還是會感到很驚喜;對於不熟悉這位科學家的讀者來說,這個畫面的改變則讓人詫異。此外,這本繪本裡也做了很多精心的設計,例如:在兩頁畫面中出現珍古德小時候親手畫的動物畫以及設計的遊戲,這樣的安排讓書本內容的呈現更加「珍古德」!

359 view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